茅台发展历程—60年代

1960年 庚子年

召开工人荣升工程师大会,郑义兴、王绍彬、许明德等7人获工程师职称。国家投资67.1万元建设茅台酒厂。

1961年 辛丑年

茅台酒厂骨干陆续调走,部分职工下放农村。

苏联、匈牙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来函赞扬茅台酒。

1962年 壬寅年

贵州省轻工业厅核定茅台酒年产量为500吨规模,定员610人。

1963年 癸卯年

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茅台酒再获“全国名酒”称号。

1964年 甲辰年

轻工部主持成立了茅台酒试点委员会。

1965年 乙巳年

经过贵州茅台酒试点工作委员会的科学试验和总结,确立了贵州茅台酒三种典型体(酱香、醇甜、窖底)的划分。

1966年 丙午年

茅台酒试点委员会经过两个生产周期的试验,基本掌握了茅台酒生产规律,从根本上肯定了传统操作规程。

内外销陶瓷瓶一律改用为乳白玻璃瓶,瓶盖改用红色塑料螺旋盖。

1967年 丁未年

茅台酒厂第一台自制制曲机组试制正式投产。

1968年 戊申年

茅台酒厂改地窖烧煤烤酒为锅炉蒸汽烤酒。

1969年 己酉年

茅台酒厂建立中共茅台酒厂核心领导小组。